今天在節目中被問到一個新名詞──「干物女」。

這是最近源自日本的流行語,指的是「放棄戀愛,凡事都以不麻煩為原則的女子。因為漸漸乾枯失去潤澤,就像一片片魚乾一樣,變得索然無味,根本無法吸引男人的注意」,我們把它翻譯為「魚乾女」。

魚乾女上班時還是會穿上OL服飾,但一回到家就懶得出門,懶得參加社交應酬,只想換穿寬鬆的運動服,把頭髮用大號的鯊魚夾隨便堆在腦後,吃個泡麵或微波食品,一邊摳鼻頭粉刺一邊看電視。

據說魚乾女的指標行為還包括:覺得漫畫比男人有意思、想不起上次去美容院是甚麼時候、假日從不化妝也不穿胸罩、直接把嘴湊在紙盒上喝牛奶、煮麵的話會端著鍋子直接從裏面吃,以便少洗一個碗。口頭禪是「好麻煩,算了吧」。脫褲子的時候,不會一件一件分開,而是兩手抓著,把內褲、絲襪和外褲一次全部脫下來。

其實這樣生活的女人應該蠻多的,沒甚麼好大驚小怪,或許只是男人不知道而已。畢竟外出上班時還是穿著整齊,又不是頂著鯊魚夾出門,獨處時何妨慵懶放鬆。那些一個人在家時也堅持化全套妝、穿名牌休閒服、煮四菜一湯擺在桌上吃的女人,也許比較懂得生活情趣,但也可能是很難相處的完美主義者,男人被這種女人嚇跑的也不在少數。

我認為交不到男友跟在家穿運動服或一次式脫褲沒甚麼關係,許多桃花旺旺的蝴蝶或辣妹家居時也都是這般德行。魚乾女的關鍵在於那種「懶得跟人打交道」的心態,如果真的很滿意一個人的生活,那就不是問題,或許少了戀愛的風險與壓力會更長壽也不一定,這不就是魚乾的好處嗎?──因為不易孳長細菌,所以可以比鮮魚保存得更久。有問題的魚乾女應該是指:明明是單身,也不排斥異性,甚至常讀羅曼史,私心嚮往愛情,但卻不肯承認,硬說「我才不在乎」,困在自閉世界中,踏不出社交步伐的消沉者。

她們到底是怎麼回事?

有些人並不是先天的魚乾女,她們過去也曾熱衷於聯誼與互動,但一次次無結果的交往讓人厭倦,感覺體力、財力、心力都被浪費,現在一想到認識新男人要從問名字開始,再談彼此的血型、星座、嗜好、有幾個兄弟姊妹、吃味增湯要不要加貢丸、蚵仔煎加不加蛋、麥當勞幾號早餐……就已經覺得累了,接下來還要經過種種角力,協定哪些事情要報備、領口可以露多低、可不可以單獨跟其他異性外出、過馬路是不是一定要走斑馬線、吵架時誰先道歉、喜不喜歡小孩……簡直是難以承受之麻煩,光想都會怕!如果能有結果還好,萬一在某個環節無法妥協,又等於白忙一場。不如一個人過活比較省事。

長期這樣想,就會愈來愈像魚乾。起初是有電不放,慢慢忘記如何放電,然後自己不再生電,最後即使別人主動來電也沒用,因為她已經變成絕緣體了。

還有一種人,口頭上說不在乎感情,但事實正好相反,因為一談戀愛就太投入,太在乎對方,以為在對象面前一定要百分之百完美,不敢展現自我,甚至失去自我,最後不堪疲累,才會以為自己不適合有伴侶的生活,心灰意冷地躲回殼裡。
相關報導還提到婚後才變成魚乾的:「已婚女人常常更容易變成魚乾而不自覺,不管哪裡發癢都盡情地抓,肆無忌憚地打噴嚏,逐漸不在乎他人眼光,而以自己生理上的快感為最優先」。

這是對干物女的負面想像。但一位研究日本社會現象的朋友卻說:干物女其實是很搶手的!因為經濟萎靡,愈來愈多男人缺乏養家的自信,他們不敢追求績極亮麗、講究生活品質的女人,唯恐自己無法實現她對於婚姻家庭的夢想,最後變成冤家,或是被女人拋棄。而生活簡單懶散的干物女卻讓男人覺得輕鬆,可以脫下面具與防衛,不必擔心牙膏要從尾端擠、紀念日要買禮物等事項,臭襪子跟內衣物丟在一起也無妨,因為嫌麻煩的干物女自己也是這樣洗的。

現代社會的步調快速,人際關係也傾向速食模式,經常必須在很短的接觸時間內完成瞭解與應對的互動,產生極大的壓力。如果彼此都怕麻煩,捨棄繁文縟節,回到自在本性的原始世界,會是多麼美好!這就是干物女吸引人的地方。想想她連吃麵都懶得用碗,意見不合時大概也懶得爭辯,那麼家庭將可成為真正的休憩所,而不是下班後的另一個試煉場,誰不嚮往這樣的生活呢?

可見干物般的生活並非病態,甚至是某些人夢寐以求的。然而,有一個需要克服的技術問題──不修邊幅、不願參加社交活動的人,如何能被發現呢?她的存在如何與欣賞她的伯樂邂逅?

人們第一次發現魚放到乾掉還能吃,甚至還別有風味,想必是出於偶然,以後才會競相製造干物,發展為受歡迎的「名物」。

如果抱著「我只是出去展示魚乾」的心情,相信鮮魚和乾貨各有各的市場,根本不需勉強模仿鮮魚活蹦亂跳的樣子,如此應該可以減少壓力,降低對於社交的抗拒,也才可能遇到喜歡干物的人。這或許是干物反敗為勝的心法!

(KKBOX專欄 鄧惠文著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s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