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習慣胡亂發脾氣,常令父母感到困擾不堪。要抑制孩子隨意發脾氣的習慣,最簡單的方法是立即給孩子他所要求的東西。很顯然的,這樣的做法自長遠的角度來看,對孩子及父母皆非好事。因為孩子會不斷以發脾氣的行為模式,獲得他想得到的物品。以下是教育專家提供的7項實用小技巧,幫助家長改善孩子亂發脾氣的行為模式。

1、先抑制自己的脾氣:

如果父母親和孩子都朝對方大吼尖叫,將難以達成終止孩子胡亂發脾氣的目的。為了幫助孩子擺脫這種行為模式,家長必須先確保自己是否積極或消極地鼓勵了此種行為,因為自己的不理性行為,會助長孩子維持暴躁的脾氣。

值得注意的一點是,假使父母親最後還是採取朝對方大吼尖叫的方式,放棄了原本想改變自己的初衷,孩子便會認為亂發脾氣依然是有效的。對孩子負面的關注形式,諸如大喊大叫、言語威脅、嘲諷及打屁股,很少能實際改變孩子的脫序行為。管教的重點在於掌握冷靜的原則,並堅定地讓他知道,亂發脾氣的行為是無法接受的。

2、承認孩子的感受:
這會讓父母與孩子站在同一邊,並為他處理自己的問題預先作準備。可以試著這樣說:「你一定覺得無法得到玩具,真的很傷心。我知道有時人的心情會不好,尤其是不能得到東西的時候。我會把你想要的東西寫下來,你可以在特殊的節日將單子上的物品,選一項做為禮物。」

如果孩子心情難過的程度,達到傷心欲絕或失控的地步,可試著緊緊地抱著他,他會逐漸平靜下來,並用輕柔的語調告訴他說,你愛他,但不會給他想要的東西。假使仍不起作用,就必須將他自現有的情境轉移,延長冷靜的時間,時間大約一至兩分鐘。時間長度是按照孩子的年齡為基準,如小孩三歲即三分鐘,年紀愈大,給孩子調適情緒的時間愈長。

3、教導孩子以其他方式面對挫折:
譬如,「這裡有紙和蠟筆,你是否願意嘗試表達內心的感觸?」這是一種以積極,且較不惹惱別人的方式,表達他內在的感覺。

4、帶至特定地點管教:
父母或許無法控制小孩發脾氣的時間,但卻可以讓孩子至特定地點發脾氣。專家建議,臥室也許是可以考慮讓他發脾氣的地方,當然浴室或洗衣房亦可以考慮,直到他能控制情緒為止。如果小孩沒能迅速做出決定,父母可直接為他做決定,等到沒聽到哭泣和尖叫聲,情緒恢復平靜後,再讓他出來。

5、冷卻處理:
如果父母親意志夠堅定,能徹底不理會孩子的不理性行為,可以嘗試應用此法。但必須記住,孩童在情況轉好前可能會變本加厲。換言之,當孩子採取這種行為,發覺未產生預期效果,他可能哭鬧更嚴重,欲得到預期的結果。使用此法要格外小心,一旦父母親中途放棄,或對孩子作出妥協及回應,他就知道從現在開始,要發多大及多長時間的脾氣,才能得到他想得到的東西。

如果孩子的哭鬧久未平靜下來,就透露出他發脾氣僅僅是為了獲得父母親的關注,因此,不要中途放棄。即使必須拖著身體東倒西歪、尖叫哭鬧的小孩穿過超市,也必須堅持不予理會的態度。當孩子意識到發脾氣無法獲得任何結果,他以後就會停止尖叫、哭鬧的模式。

同時,還可以告訴他,你接下來要做什麼事。譬如,直接說:「如果你不再哭鬧,我會下樓看看。」或者說:「當你不再哭,及聲調像我一樣緩和的時刻,我會很樂意和你說話。」

6、給特殊的行為取名字:
這將有助於把問題具體化,換言之,把小孩和面臨的問題分開,協助兒童及家庭,用客觀角度看待孩童的脫序行為,而不是針對孩童本人。例如,可以稱他的大發脾氣為「醜惡」。

這可以幫助孩子和你一起對抗「醜惡」,讓你們站在同一陣線。提出的問題句,比如說:「你能想出哪一段時間是擊敗『醜惡』的嗎?」「你當時如何解決的呢?」「你是如何知道『醜惡』即將來臨?」,「你能做些什麼可以阻止他們來嗎?」孩子也許會憑空想像征服「醜惡」時的內容,但這讓他有感受行為控制的機會。

7、將不當行為與造成的後果確切連接:
參考問題句有:「還記得上回我們逛商場,你發了一頓脾氣,因為我沒讓你買玩具嗎?」「當時你不斷想把玩具放在購物車中,及大聲尖叫你想要玩具的情景嗎?」

arrow
arrow

    elsa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